查看原文
其他

PBL引领未来教育,教师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 新刊推荐

《教育家》编辑部 光明社教育家 2022-09-27




新刊推荐



《教育家》2022年2月第2期和大家见面了。


项目化学习(PBL)是近年来国内教育界逐渐兴起的一种新的学习形态。然而在实践中,这一新型的学习方式给教师带来了诸多挑战。本期专题报道聚焦项目化学习的内涵与价值,梳理其面临的现实困境,并剖析问题背后的原因,邀请相关专家为项目化学习的开展建言献策,共同促进项目化学习更好地落地以及高质量开展,让深度学习真实、自然地发生。


本期“封面人物”,专访中国当代教育实践家、“青浦实验”的开创者——顾泠沅,听听他的教学经历和教育理念。


本期“寻找大国良师”为你带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倪文尖和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李竹平的教育故事。


本期“教师书房”专访儿童文学作家迟慧,谈谈她对教育和写作的探索和思考。


如何落实“负面清单”,构建“三新课堂”?本期“锐见”为你分析解答。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影响到学校其他各项工作的有效推进,以文化为引领的教育会给学校和师生带来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一所内涵丰富、品质优良的学校,必须具有强有力的文化支撑。本期“校长论坛”,我们邀请多位中小学校长基于各自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各校的探索和实践,共同探究如何以文化建设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


更多精彩,尽在《教育家》!


本期目录

我们距高质量“项目化学习”还有多远
专题报道




项目化学习(PBL)是近年来国内教育界逐渐兴起的一种新的学习形态。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要“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也指出,要“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


作为学习方式的一种新样态,项目化学习强调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对综合性、跨学科的内容进行深度学习和应用。这与当今社会发展呼唤复合型、跨学科人才“不谋而合”。


然而在实践中,这一新型的学习方式给教师带来了诸多挑战。例如:项目化学习是一种深度学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把学习周期扩延至若干课时,许多教师会担心影响正常教学进度;另外,评价不易实施,项目成果大部分都是文本材料,比如报告书、设计书等,这类评价的标准不易确定,主观因素较强。再加诸其他因素,教师的积极性普遍不高,项目化学习的价值难以得到体现。


本期专题报道聚焦项目化学习的内涵与价值,梳理其面临的现实困境,并剖析问题背后的原因,邀请相关专家为项目化学习的开展建言献策,共同促进项目化学习更好地落地以及高质量开展,让深度学习真实、自然地发生。



顾泠沅:“看懂现在”就是“面向未来”
封面人物


扎根教改实践数十载不忘初心,用“零布头”时间写下工作日记约200册,年近八旬仍奔忙于教育改革前沿,他就是中国当代教育实践家、“青浦实验”的开创者——顾泠沅。扎根田野无怨无悔,矢志不渝从未离开。始终守住一份对研究与实践的诚实之心,成为顾泠沅一生执着教育事业的注脚。


2021年7月13日,在上海举行的第14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4)上,顾泠沅受邀作主题报告,介绍在上海持续开展了45年的数学教改的实验成果。他也是继华罗庚之后第二位在这个大会上作报告的中国学者,向世界展示数学基础教育的“中国经验”。谈及“青浦实验”和这次报告的意义,顾泠沅表示:“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国运盛衰,教育为先。‘青浦实验’总结了我们自己的经验。这份报告为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的跨越式进步留下了一份时代的印记。在教育全球化背景之下,向世界展示这份立足中国特色的实证研究,接受国际同行们的检验,将对我国数学教育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倪文尖:在网络视频中写论文的大学教授
寻找大国良师


“像鲁迅那样‘文学’,万不可去做‘文青’!”视频中,倪文尖一身休闲装,两鬓花白,双目炯炯有神,声音铿锵有力,讲到激动处,更是把嗓门提高了八度,还有力地挥舞着手臂。


倪文尖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在大学里教书、做学问二十六七年后,他来到互联网上“搞点新意思”。一年前,他应观视频工作室之邀,在哔哩哔哩视频网站发布“语文名篇重读——现代文学系列”,《多年后重读<背影>,才看懂朱自清的父子情有多复杂》等三条视频一下子就火了。


很多观众留言表达喜爱之情,也有观众很好奇:“倪老师你为什么只是副教授?”倪文尖幽默作答:“多年前我说过,‘写得很少,注意环保’;现在,我要把论文写在B站上。”



李竹平:努力成为照亮孩子人生的一束光
寻找大国良师


美国诗人惠特曼的一首诗《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其中写道:“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最初看到,并且以或赞叹、或怜悯、或热爱或恐惧的情感感受到了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他的所见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在那一天,或那一天的某些时间,或者在很多年里,甚至延续终生。”这段话深深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师李竹平。“孩子遇到什么样的老师,就有可能受这个老师的影响而成为什么样的人。”为师三十载,从青涩到成熟,从懵懂到坚定,从自发到自觉,漫漫岁月、默默耕耘,李竹平希望成为孩子人生里的一束光,引领他们找寻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迟慧:以文学烛照青少年儿童成长困境
教师书房


《慢小孩》是迟慧的全新长篇作品,她用孩童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烛照着这片新生的童话王国,字里行间既跳动着欢快的文字,又流淌着爱与温暖,妙趣横生,不落窠臼。2021年8月,《慢小孩》获得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这样评价:“迟慧的目光总喜欢落在那些我们难以关注的地方或是我们看到了却又将目光挪移开的地方,殊不知,那些地方才可能是文学的烛光应当照耀的地方。”



教师应当有职业自尊
锐见


教师暴戾的性格不仅有损名誉,也不可能培育出学生的好性情,不可能孕育智慧。当一代人成年之时,他们会记住受教育过程中的精神创伤,会记住教师的形象。教师有职业自尊,在任何情况下爱护个人名誉,并不容易,但教师必须努力去做,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职业要求。也许教师们对自己的工作现状并不满意,那么,他们能不能认真地思考一下职业名誉,能不能努力一些,让学生对受过的教育留存美好的记忆?



如何以文化建设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校长论坛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影响到学校其他各项工作的有效推进,以文化为引领的教育会给学校和师生带来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一所内涵丰富、品质优良的学校,必须具有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事实上,许多学校已经走上了以学校特色营造校园文化,进而提升学校品质、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成功之路。然而,也有一些学校的文化建设陷入误区,出现形式大于内容、千校一面等问题,使得校园文化建设方向走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那么,应当如何以文化引领学校办学方向?如何将文化理念融入课程体系建设?如何以文化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本期《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我们邀请多位中小学校长基于各自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各校的探索和实践,共同探究如何以文化建设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融合创新,学校德育之花绽放课堂内外
校长论坛


德育,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它致力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培养,体现着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贯穿学校德、智、体、美、劳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对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工程。


新时代,如何不断突破创新,强化学校德育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各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全力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近日,《教育家》杂志举办系列线上圆桌论坛,特邀一线中小学校长,围绕“新时代学校德育的突破创新”分享了思考与实践。




……


如需了解更多,欢迎订阅《教育家》



选择最美的杂志,遇见更好的自己。
《教育家》杂志2022年征订

《教育家》杂志大16开,全彩印刷,周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10-1372/G4,国际刊号:ISSN 2096-1154。
订阅方式:
一、电话订阅
电话:010-67071542  62253451(全套,全年订阅价720元)

汇款附言请标注订阅刊期和详细邮寄地址。
二、微店订阅





相关推荐:
不健康的同伴关系是孩子成长的“隐形杀手”!| 新刊推荐
“90后”科学家,如何当老师,如何攻关“卡脖子”难题?| 新刊推荐
从理想到现实,依法家教路有多远?| 新刊推荐
流失率高,专业性不足,同工不同酬……他们的困境如何破解 | 新刊推荐赋权增能,以“教育自由”启迪“教师智慧” | 新刊推荐
办好寄宿小学,撑起农村孩子的一片天 | 新刊推荐


—  END  —


来源|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原创




征集|寻找学校课后服务优质课程,助力“双减”政策落地

发现师者之光!第二届“寻找大国良师”公益活动启幕!

@老师、校长,这里有属于您的专业成长方案

助推学校品牌推广、内涵提升,助力校长、教师专业成长,尽在这个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